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巴东县 > 巴东县旅游 > 晋灭吴之战30年屯田7年造船,20万大

晋灭吴之战30年屯田7年造船,20万大

发布时间:2023/3/26 11:52:12
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d/index.html

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晋灭吴之战,可以说是自秦代以来最迅疾的统一战争。

公元年正月,晋朝出兵;公元年3月15日,晋军兵临吴都建业,孙皓投降,仅三个月的时间便实现了南北一统、结束三国时代。

1.耗死两任将军的超长战前准备

公元年,执掌曹魏军政大权的司马懿与时任尚书郎的邓艾开始筹谋灭吴规划。

司马懿认为“灭贼之要,在于积谷”,也就是要准备好军粮,做好打大仗的准备。

为了落实积谷攻吴的战略决策,司马懿专门委派尚书郎邓艾前往魏吴前线进行实地考察。

经过一番踏勘,邓艾撰写了《济河论》,仿照曹操“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的策略,建议停止许昌屯田,开凿河渠,在南阳至凤阳一带的淮河流域实施屯田。

这样做有两个原因:

一是停止许昌屯田就可以把水节省下来,再开凿的河渠,便可把水引流到南阳至凤阳一带。

二是为了省去转运耗费,屯田应力求接近前沿和交通要地,所以就要在河南南阳至安徽凤阳里的地带屯田。

按照邓艾的测算,5万人参加屯田,十二分休(十分之二的人轮休),每年可积谷万斛,六七年的时间便可囤积万斛粮食,足可供应十万大军五年的开支。

邓艾

司马懿当即首肯了邓艾的建议,魏晋两代便一直坚持“广田积谷为兼并吴之计”。

而屯田灭吴的战略准备,其执行的时间也是足够的长,总共持续了三十二年。

邓艾之后是羊祜,羊祜之后是杜预。

邓艾因钟会作乱而死,羊祜一直老死在荆州任上,直到熬死了两任将军,魏晋朝堂仍旧没有实施灭吴作战。

羊祜临终前推荐杜预接替自己总管荆州军务,杜预和羊祜一样都是主战派,请战奏章一封接着一封的上,但晋国朝堂始终争论不休,就是下不了决心。

在荆州屯田之外,司马炎根据羊祜的建议,复任王濬为益州刺史,组织上万人在蜀地打造战船、筹办水军。

晋朝的准备着实充足,东边屯田备战、西边造船练兵。

荆州屯田,规模巨大、连年累月,持续了30多年。

而王濬造船,其声势更是一点都不小,而且也不做什么保密工作,几乎是明告诉东吴:我们在造船练军,要去打你们了。

王濬所造战船,最大的长达步,可载人,甲板上可骑马、楼橹状如城楼。

而造船的废料木屑顺着长江都飘到了吴国,不要说吴国君臣知道晋人在造船练兵,就是吴国的老百姓也是尽人皆知。

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

阿童,就是王濬的小名,这首吴国童谣已经充分说明晋吴之战仅是时间问题。

而且,这种灭国大战也不用遮遮掩掩,因为遮掩也没用,大家就是在下明棋。

2.五纵一横的晋国六路大军

当杜预最后一次伐吴奏疏呈到晋武帝面前的时候,司马炎正在下棋。

杜预是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同时也是一位给《左传》做注的大学者,所以他的这篇奏疏估计是写得非常好。

司马炎看完之后,心潮澎湃,当即拍板正式伐吴。

公元年年底,晋国的各路大军开始集结,总共调集了20多万大军,计划分六路出击东吴。

自东向西:

第一路镇军大将军、琅琊王司马伷部,从下邳(今江苏睢宁)出击涂中(今安徽滁县),目的是牵制吴军。

第二路安东将军、扬州督军王浑部,自寿春出击,至巢湖北岸后分兵,主力东南行军、进逼横江(安徽和县),别部西南行军、进至寻阳(湖北黄梅)。

第三路建威将军、豫州刺史王戎部,由安城(河南汝南)出发,越过大别山后,向武昌(今湖北鄂州)进军。

第四路平南将军胡奋部,自新野出兵、向夏口推进。

第五路镇南将军杜预部,统荆州诸军,从襄阳出兵、向江陵推进。

第六路龙骧将军、益州刺史王濬部,及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部,自成都顺长江而下、直指吴都。

所以,俯瞰下来:六路晋军,成五纵一横的布局,不仅要拿下吴国国都建业,而且要拿下整个吴国。

司马伷部和王浑部的主要作战任务是把东吴主力定死在江东建业一带,使其不敢支援上游地区。

王浑

王戎部、胡奋部以及杜预部的主要作战任务是配合王濬部的水陆大军,确保其实现浮江而下、直逼建业的战略目标,而后杜预部率军扫荡长江以南的吴国领土。

而王濬部的主要任务就是带着7万水陆大军,与王浑部会师建业,而后拿下吴都。

于是,晋武帝司马炎下令:王濬部自成都抵达建平后,归荆州督军杜预节制:至建业后,归扬州督军王浑节制。

王濬

司马炎,虽然不敢说能点兵百万,但是他对这二十多万大军的调整部署是极为严密有序的。

从江东至江西再到荆州的整个战线上,五路大军协同并进,让东吴四顾不暇、难以实现有效地策应支援。

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南阳至凤阳一线的屯田积谷的优势,军粮物资转运就可高效便捷。

特别是已经准备了7年之久的王濬部的水陆大军,终于能够实现顺江而下、直捣吴都建业的战略设计。

3.内忧外患的吴国已经不堪一击

自孙权死后,东吴既无明君又无能将,吴主孙皓把吴国搞的乌烟瘴气。

而表现在战场上,就是将帅无谋而兵无战心。

晋国就在吴国眼皮底下又是屯田又是造船,但吴国却毫无应对之策,真打起仗来就是一触即乱、再触即溃。

江西方面

六路晋军中的第二路,即自寿春出发的王浑部,规模最为庞大,有十万之众,而其进攻的方向就是吴国的江西地区。

所谓江西,是指长江在安徽由南向北的流经转向处,呈南北走向,于是长江西岸为江西,长江东岸为江东。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个江东就是长江东岸至海一带。

鉴于江西方面重兵压境,所以吴主孙皓派丞相张悌率三万精锐自东向西渡过长江、增援江西防线。

丹阳太守沈莹建议张悌不要渡江,因为吴国上游的水军根本挡不住晋军王濬部,所以,凭长江为天险据守才是上策。

而丞相张悌的回答则是:“吴之将亡,贤愚皆知”,若等着晋人渡江强攻,必定是众人皆惧、士兵逃亡,与其这样,还不如渡过长江、置之死地,以死殉国。

张悌自是吴国忠臣,但吴军的战斗力当真不堪背水死战。

在板桥地带,张悌的三万吴国精锐,一战便被晋军王浑部消灭,丞相张悌真正做到了以死殉国。

但是,大战告捷的王浑部,太过谨慎,他不敢强渡长江、攻击建业,所以就一直驻兵等着王濬部的巴蜀水师。

长江方面

王濬部顺江而下,二月初一攻破丹阳后,便在杜预部的配合下攻破荆门和夷道二城,而后冲出了长江最为险要的地段。

接着,在杜预部夜渡长江偷袭吴军孙歆部后,王濬部一举击溃吴国水军、斩杀吴军水军都督陆景。

吴国建平太守在王濬造船的时候就开始提防晋军顺长江而下,所以在江中放置了铁锥、在江面横下了铁索,试图阻挡晋国水军。

战争就是打明牌的博弈,你能想到的、对手也能想到。

所以,王濬用早已准备好的十个大木筏在前开路,木筏一过便将水下铁锥拖走;同时,用长十余丈、粗数十围的大炬装满油脂,用来焚毁吴军的横江铁索。

于是,准备了七年之久的晋朝水师势不可挡,先后攻克了丹阳、西陵、乐乡、荆门和夷陵等战略要地。

2月17日,杜预部攻取了荆州重镇江陵,于是节制王濬的龙骧将军杜预,便指示王濬继续顺江而下、直取吴都。

4.越打越多的王濬大军直捣吴都建业

杜预既能领兵打仗,又能做学问、注《春秋》,同时还能做到深明大义,自己去扫荡荆州而让王濬直取吴都建业、立旷世之功。

足下既摧其西藩,便当径取建业,讨累世之捕寇,释吴人于涂炭,振旅还都,亦旷世一事也!

战争是个复杂游戏,既需要能将也需要明君。

此时的晋朝,正是前线有能将,而后方有明君。

已经年过古稀的王濬,接到杜预的指示后,大喜过望,当即上报晋武帝司马炎。

而晋武帝也不含糊,马上下达诏命,全力支持王濬挥军建业。

濬、彬东下,扫除巴丘,与胡奋、王戎共平夏口、武昌,顺流长鹜,直造秣陵,与奋、戎审量其宜。杜预当镇静零、桂,怀辑衡阳。大兵既过,荆州南境固当传檄而定,预当分万人给濬,七千给彬。夏口既平,奋宜以七千人给濬。武昌既了,戎当以六千人增彬。太尉充移屯项,总督诸方。

诏书中的濬是王濬、彬是唐彬、奋是胡奋、戎是王戎、预是杜预、充是贾充。

贾充是个反战派,但甚得司马炎宠信,所以担当此次对吴作战的总指挥。

所以,顺江而下的王濬和唐彬部,便越打越多。

到荆州后,杜预部分兵一万给王濬、分兵七千给唐彬。

到夏口后,胡奋再分兵七千给王濬。

到武昌后,王戎再分兵六千给唐彬。

前后相加,王濬和唐彬部的水陆大军,先后得到了三万军队的补充,挥兵建业的王濬、唐彬部俨然已是一个近十万规模的重兵集团。

晋军其他各路打得也非常好,原因就是晋军兵强马壮,战前准备和战略部署非常充分,而吴军早已没了战心。

但是,杜预部和王濬部表现的最好,原因就是这两个人是铁打的主战派,就是他俩在一直撺掇晋武帝司马炎赶紧伐吴,所以打起仗来就最果断。

而最可能实现兵入建业、受降吴国的,是第二路的陆浑部。

一是因为陆浑部是六路大军中的最大兵团,统兵十万。

二是板桥之战击溃吴国的三万大军,王浑打出了声势。

但是,王浑太过谨慎、太过犹豫、太不果断,一直不敢渡江决战。

连王浑的一众部将都看不过去了,纷纷劝谏王浑赶紧渡江作战,而王浑的回答却是:

受诏但令屯江北以抗吴军,不使轻进。贵州虽武,岂能独平江东乎!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重。且诏令龙骧受我节度,但当具君舟楫,一时俱济耳。

这是一个典型的官僚思维。

我不是靠本事、靠冒险去立功的,先不犯错、先不被追责,这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再说,吴国哪那么好打,一战就能灭国;再再说,等王濬的水军过来,还不是由我节制,诏令明确说了这个战区我说了算,还怕被人抢功。

但是,仗都打到这份上了,王濬当真可以不把诏令当回事。

3月15日,王濬水军疾过三山(晋南京西南),进入王浑的节度地区,于是王浑派使者招王濬上岸议事。

但是,胜利就在眼前,王濬又岂能在乎节度不节度的问题,先拿下吴都再说,于是扬帆开进吴都建业。

而奄奄一息的东吴,早已是要兵没兵、要将没将,能做的便只能使举国投降。

吴帝孙皓“面缚舆梓”,亲赴王濬军门前投降。

“面缚”就是把双手反绑起来,“缚手于后,唯见其面”;而“舆梓”就是用车拉着棺材。

濬解缚焚榇,延请相见。收其图籍,克州四,郡四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兵二十三万。自年正月起兵伐吴,至年3月吴国投降,总共历时三个多月,晋朝便完成了统一战争。

5.此羊太傅之功也。

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

司马懿首举积谷灭吴、邓艾规划屯田方略,而真正在前线抗击吴军,并把屯田方略落到实处的,得说是太傅羊祜的功劳。

此次灭吴的主要将领中,助通长江、扫荡南方的杜预和顺江而下、受降吴国的王濬,都是羊祜所举荐的。

所以,晋武帝司马炎才流着眼泪感慨:这都是太傅羊祜的功劳啊!

战争是个复杂博弈,其中的关联因素太多,往往都是一个细节照顾不到就可能满盘皆输。

因此,战争必得深远筹谋、仔细规划,这样才能增加取胜的概率。

晋朝从屯田到造船,都是在落实筹谋、践行规划,做足了打仗的准备。

准备的结果便是:但有征伐诏令,便能派出20多万大军;但有伐吴决心,便能用晋朝水师击败吴国水师。

同时,战争也要抓住机会。

吴国给了晋朝足够长的机遇期,外无良将、内无能臣,更兼吴主孙皓暴虐昏庸,正是这个形势加速了统一的步伐。

所以,羊祜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谏晋武帝司马炎伐吴,

但是,犹豫的晋朝朝堂,耽误了老将军的雄心壮志,但还好后继有人,杜预和濬完成了统一大业。

天下虽然一统,但华夏已然羸弱。

公元年,汉桓帝时期,中原总人口有五千六百万之多。

而西晋统一后,重新统计了全国人口,此时仅有一千六百多万。

所以,统一的中国已经难再两汉雄风,这个人口数据可能就是最大的危机。

而统一的胜利鼓舞了人心,也麻痹了晋朝朝堂,在一片盛世欢呼之中,一个更惨烈的乱世即将到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dongzx.com/bdxly/1241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