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巴东县 > 巴东县小吃 > 架起35公里水管甘甜山泉通到村民家

架起35公里水管甘甜山泉通到村民家

发布时间:2023/5/16 11:01:45

本报记者谭廷通讯员李光荣文/图“挑了几十年的水,现在终于用上自来水了,真像做梦一样呀……”拧开水龙头,看着清澈甘甜的山泉水从水管中喷涌而出,63岁的覃德海脸上笑开了花。

12月24日,采访团一行走进大山深处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板凳坳村。恰逢该村水源建设工程刚刚完工全面通水,全村沉浸在告别吃水难的喜庆气氛中。

长阳板凳坳村水窖。饮水工程工作人员检查水窖蓄水情况。正在硬化的榔坪至巴东的断头路

地势太高缺水源村民翻山越岭挑水吃

板凳坳村与巴东县水布垭镇接壤,全村户、余人散布在一条长长的山岗之上,平均海拔在米以上。因地势高,水源不足,居住在山岗上的村民祖祖辈辈只能靠肩挑背驮运回山泉水,或者收集屋檐水生活。“我从10多岁开始挑水,挑了将近50年,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覃德海说,从家里到有水的山洞口要一路翻山越岭,往返一趟就将近一个小时,斤重的一担水挑回家,路上要歇好几次。“这里的水太金贵,所以只能紧巴着用。”一旁的女主人马知英接过话茬:“这么多年,全家人的衣服从来没有洗通透过,日子过得邋遢极了。去年腊月,房子半夜时分不知什么原因着火了,虽然发现得早,但因为没有足够的水灭火,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房子被烧。”

因地势太高,全村水源最匮乏的观岭、刘家岭、尹家屋场共多户近人存在用水难。

由于村里的水源少,为了争水,村民之间红脸、吵架甚至打架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怕遭受缺水之苦,外村的媳妇都不愿往板凳坳嫁。因为缺水,村里的产业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缺水的痛楚,成了许多板凳坳人不堪回首的记忆。

为用上放心水大山深处寻找水源

吃水难问题一直是当地党委、政府的一块心病。

年,帮扶单位、县水土保持局进驻板凳坳村以后,副局长、驻村“第一书记”李国强和村“两委”班子把解决村民吃水难当作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年以来,全村在上级扶贫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共投资多万元,建起了80个蓄水池。其中最大的容积超过0立方米,最小的容积也有30立方米,结束了大部分村民多年挑水吃的历史。

板凳坳村2组是该村最早通自来水的,杨开银等村民洗上了淋浴,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为了彻底解决全村用水难的问题,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多次在一起开诸葛亮会,思索对策。去年初,当大伙听说邻近的巴东县国有林场有一处水源后,当即到实地进行踏勘,发现该处水源不仅天然无污染,且水量大,是一处极佳水源地。拜访林场负责人后,村委会提出借用林场水源的想法,得到了市、县两级政府及全村的全力支持。

年初,争取到上级拨付的建设资金后,板凳坳村水源建设工程动工,主要是修建取水池、过滤池等设施,铺设管道。

记者了解到,因村民居住分散,铺设水管的工程量巨大,仅主管道就铺了20米,加上到各家各户十多万米的分水管,共用水管长达35公里之多。

李国强告诉记者,建设过程一波三折,最开始主管道准备铺设普通水管,后来发现因海拔落差大,管道承压不足,又临时采购换成了钢丝骨架管。

经过近两年的艰苦施工,板凳坳水源建设工程克服了工期紧、协调任务重等多重困难,终于赶在年新年到来之前建成通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覃鹏感慨地说,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大家都自发经常到工地上帮忙,修水池、铺水管占用了大量园田和山林,但没有一户村民要求补偿。

水通了,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的便利,还有产业发展的希望。张祖峰是村里的养殖大户,年出栏生猪多头,长期靠拖水喂猪,加大了成本,束缚了他扩大养殖规模的手脚。村里水源工程竣工后,他的信心一下子起来了。“年,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出栏生猪达到0头。”

镇党委书记王凤兰介绍,近年来,渔峡口镇积极回应村民呼声,强基础补短板,对16个村安全饮水工程进行提档升级,共建集中供水蓄水池处,其中今年完成供水池处,配备输水管网千米,分散建池处。“水问题”再也不是板凳坳等村干部群众的心结。

打通村子断头路1小时车程缩短至十多分钟

25日上午8时30分,雨水刚过。榔坪镇关口垭村界泗路(界牌岭至泗渡河)还没有来得及浇筑水泥的小路,显得泥泞不堪。

采访团从关口垭村出发,沿着界泗路继续上山,大约在颠簸泥泞的公路中前行1公里后,看到前方有一段公路水泥路面已浇筑完毕,约有二三百米长,宽度只容一辆汽车通过,上面还覆盖着一层薄膜。据村民介绍,这条路是11月28日才开始修筑的,刚建成没多久(下称“新路”)。“由于近期天气不好,浇筑工作就暂时停工,一旦天气好转,将马上恢复施工。”

沿着新路继续上行走到底,是和新路交叉的另一条村路(下称“旧路”),呈东西走向,因还没有硬化,也显得泥泞不堪。同行的关口垭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覃明剑说,这条路(旧路)是巴东野三关境内泗渡河村的一条通村公路。随着新路与旧路的相连,可将关口垭村的界岭、仙人崖、廖家湾等几处公路完全串联起来,与国道形成一个闭环。

覃明剑说,之前,由于道路未能接通,沿线村民只能从东侧绕行一大圈才能开车进入国道公路,进出较为不便。由于道路不通,部分村民都已举家搬迁。“绕这么一大圈,实在太麻烦了。”村民张祖兴告诉记者,断头路打通后,方便多了,原来近1小时的车程,现在十多分钟就到家了。

张祖兴说,他家里有10多亩地,道路打通以后,他计划把家里所有地都利用起来,大力发展养殖业。

关口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爱珍介绍,过去的农村,封闭性很强,都藏在深山沟里,去趟城市或者集镇得翻山越岭,上山下坡的。交通条件十分落后,不仅狭窄而且坑坑洼洼,大车进不去,而三轮车又颠得厉害,导致村里的农作物运不出去,农民要想赚钱比登天还难。“边界公路硬化了,会给咱农民带来很多好处。首先是群众出行方便了,农产品运出方便,部分农产品在家就能卖个好价钱;其次,区域界限被打破,信息和产品都互通了,农民收入得到增加。另外,我们村每年都举办木瓜花都旅游节,人流量增加了,农家乐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dongzx.com/bdxxc/1277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